名人的手稿资料看似对于大的艺术史、艺术市场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小“切片”,但一旦经过研究和解读,其时代价值就能显现。
本期专家:北京匡时中拍负责人陶珂
艺术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大部分的艺术家都不是从一开始就清楚的,而是一路走,一路“闯”过来。黄宾虹曾经说过,看古人的画论便可知“英雄欺世”,因为能“闯”过去的往往会告诉别人“你同样能‘闯’过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来读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李桦的手稿就能体会到这点。李桦在手稿中诚实地记载了自己在抗战时期内心的彷徨,这些彷徨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在美术史研究的角度看尤为重要。
籍贯为广东番禺的李桦也同样具备那个时代的精神。写下手稿的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可以说手稿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上的态度,而作品又印证了文字记载的内容。
尽管李桦对于后世版画的影响极为深远,但是显然这个时代的注意力并不在版画上,原因是版画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已经弱化。这直接导致了李桦被时代所埋没。事实上,在老一辈的美院系统中并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与李桦同时代、同为广东籍艺术家的古元也同样被遗忘。
这些在市场上很“冷门”的艺术家本不应该被埋没。纵观当代的艺坛,再大名气、再风光无限的名家中,有哪一位能跟他们一样与文学界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与诗歌、音乐的大家都有如此亲近的交往,能够打通不同艺术门类的大门?
然而目前了解李桦的只有艺术界,很难在社会上形成大的反响,所以市场对其手稿的内容和实物还是不够重视。这些资料看似对于大的艺术史、艺术市场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小“切片”,但一旦经过研究和解读,其时代价值就能显现。
名人的手稿逐渐为人所关注,但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艺术家的手稿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曾经同时推出过吴冠中、王世襄的手稿,结果前者的成交价格远不能与后者相比。另外,虽然名人手稿拍卖屡出高价,但这个价格仅仅反映了不同收藏板块之间的轮动,还不足以反映社会对名人手稿价值的认可程度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