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 > 考题

明清美术史-试论《石涛话语录》中所说的“无法乃为至法”这句话-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近代江浙画家群是哪些画家?

2022-04-28 13:40:25

 1.试论《石涛话语录》中所说的“无法乃为至法”这句话。

答:《苦瓜和尚话语录》是由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所著的清代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占有重要地位。在《话语录》的第三章中,石涛说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1)来源

这里,石涛阐述了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传与禅法时所说的法。即佛之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五灯会元》)

(2)涵义

“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涵义:达到至高境界的人是没有一定的法度的,并非是他们真的没有法度,而是从不拘泥于古人、今人乃至画家本人的既成之法,且重视主观情感的表现和自身的特点出发,这才是最高的法度。

(3)理解

① “有法必有化”

在石涛看来,有“法”必有化,画家既要学习前人的法度规则,但又绝不能受其所囿,离开古人不敢着一笔,应该学法而变法。画家由于自我用我法,不为“法”役,“法”为我“化”,所以能达到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画家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能进入到一个创作自由的新境 界。

② 夫画天下之大法

“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工於化。夫画天下之大法也。”

这个“经”字,指的是佛传的经及禅法,“法”字指的是“一画之法”。懂得了这个经,即可改变自己的位置,过去是照摹古人,走别人的路, 是受别人的“法权”支配。通晓禅法及“一画之法”后,这个法权即由自己来掌握,并且能十分自如地作出选择,而达到变法。知道“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进入无法”,以及“万法即一法,一法通万法”之理,这即是“一画之法”。

③ 意在笔先,画尽意在

画家要对他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认识和审美情趣,在头脑中进行艺术加工,从而才能把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

(4)意义

“无法乃为至法”这一思想对艺术创作中主客体的重要作用作了正确

的概括,有利于艺术家更为完美地反映客观世界,促使画家自身的修养与境界可以直接表现在画作上,对中国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论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

答:美术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我国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将军崖岩画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对人类形象的描绘。我国人物画的发展演变表现在:

(1)魏晋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画科。

① 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中对人物的描绘已经注意发挥线描的表现力,已具备了中国人物画的第一个风格特征:以线造型。这一点在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品《女史箴图》中表现突出,顾恺之对图卷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以线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并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顾恺之作为东晋最伟大的画家和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强调人物画创作要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传神写照”论,对由顾恺之“传神写照”论引申的对“以形写神”能力的重视,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二个特征和技法要求。

③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三个特征是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并且体现社会意义和政治目的:成教化、助人伦,具有题材的道德性。这一特点在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中亦有表现。

(2)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画和仕女画创作中。

① 初唐阎立本继承传统又有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作《步辇图》描绘的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具政治意义。对神情的刻画十分到位,以线造型;在人物位次上,集中体现了人物画的又一特征:“主大从小,尊大卑小”,这一点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T形帛画中已有表现。

吴道子对中国人物画中线的发展值得一提。他在线条运用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他用以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称作“吴带当风”。

③ 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盛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中,反映出了中国人物画的又一特征:画面背景留白,计白当黑。不设置背景,仅以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的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主题明确。

(3)宋代以来,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人物画因其题材所限,难能出现兴盛的面貌,但仍有人物画家及作品值得一记。

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在用线上显出吴带当风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人物特点,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

② 明清人物画相对前朝较弱,直至晚明时代,人物画得到振兴,出现了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画家

a.他们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 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

b.题材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 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

c.突出代表人物为陈洪绶崔子忠,史称“南陈北崔”。

③ 与此同时的曾鲸及其波臣派,在人物画的创作上更具特色

a.曾鲸创墨骨画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

b.在画法上他既吸收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力图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质相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最擅长描绘文人学者的肖像,如《王时敏像》。清末海派大家任伯年曾继承其先画墨骨然后敷彩的画法,成为清代人物画少有成就者。

(4)清中后期人物画受西法影响,并在作品中有所显现,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供职于宫廷,作品上出现了中西画法融合的风格特征。

尤其是乾隆时期,由于帝王的好尚,西法逐渐成为宫廷画家学习的对象,一些院画家不仅掌握了西画技术,尤能逐步将传统技法和西法相协调,画出既具立体感而又有中国笔墨趣味的人物画作品。

 

3.近代江浙画家群是哪些画家?分析他们有哪些艺术风格和特征。

答:浙派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最早形成于明代,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近代江浙画家群的主要画家有黄宾虹潘天寿故、和傅抱石等。

(1)黄宾虹

黄宾虹,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主要艺术风格:

① 最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遍游祖国名山大川。

② “黑,密,厚,重”是其独特风格。对中国画笔墨技法有深入研究,概括出“五笔七墨”。“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 淡,破,泼,积,焦,宿。

③ 喜欢夜山和晨昏的山,常呈现深沉苍老之色,用墨浓重以追求山水画浑厚华滋的意境。

④ 代表作《山中坐雨》《青山红树》为山水画的古代优秀传统和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相契合架起了一座桥梁,开拓了山水画创新之门径。

(2)潘天寿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主要艺术风格:

① 花鸟画,作风雄浑奇崛,苍古高华

② 人物画,讲究笔墨运用,用笔强悍而有控制,具有雄健、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擅用浓墨,间用焦墨,破墨,枯湿浓淡均见笔力, 又善用泼墨,着重画面布局,倾向于豪放奇崛一格。

(3)傅抱石

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主要艺术风格:

① 将皴擦和渲染结合,把水、墨、彩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

② 重视画面的气氛渲染,笔墨韵味及季节表现,讲究意境的加工与创造。代表作有《大涤草堂》。